外交部政策研究课题重点合作单位(2022—2024年)

研究院举行第27期“国研沙龙”:联合国第九任秘书长选举分析

发布时间:2016-10-31浏览次数:335

2016922日下午,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第27期国际问题研究“青年学术沙龙”(以下简称“国研沙龙”)活动在美国研究中心举行。本期活动的主题为“联合国第九任秘书长选举分析”,由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牛仲君副教授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薛磊助理研究员共同主讲。活动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以下简称“国务学院”)院长陈志敏教授点评,国务学院朱杰进副教授主持。研究院祁怀高副教授、国务学院访问学者江文清、复旦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博士后姜璐等参与讨论。

牛仲君的主讲题目是“大国政治与联合国秘书长选举”。他认为联合国秘书长选举虽然备受瞩目,但由于《宪章》规定其“应由大会经安全理事会之推荐委派”,加之常任理事国否决权的存在,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常受大国政治的左右。历史上赖伊秘书长连任、1981年的选举及1996年加利秘书长连任失败及安南秘书长的当选都反映出:秘书长候选人不仅要能力出众、语言精通,还需要在地区轮任的前提下获得包括五个常任理事国全部同意的多数票。通过今年前四次安理会的意向性投票可以看到,葡萄牙前总理、联合国前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古特雷斯已经拥有一定的优势,四次投票全部领先,如没有常任理事国在十月初使用彩色编码投票时使用否决权,将会有很大几率当选。而一旦古特雷斯被否决,斯洛伐克外长莱恰克、保加利亚籍的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等人则可能成为新任秘书长。

牛仲君主讲“大国政治与联合国秘书长选举”

薛磊的主讲题目是“联合国秘书长选举与安理会改革”。第九任秘书长选举一开始更像是一场政治秀”,联大组织每一位候选人向全球民众阐述其观点及政治纲领,这实际上已经触及安理会改革谈判中的重要议题,即安理会工作方法改革及大会与安理会关系问题。第70届联大主席吕克托夫特最近接受采访时就明确指出,联大竞选辩论活动目的就在于促使安理会的秘书长人选推荐过程更具透明度,更多考虑广大非安理会成员国的利益。《联合国宪章》规定,新任秘书长人选由安理会推荐并经大会投票产生,但实践中大会所扮演的角色非常有限,仅限于对安理会提出的唯一人选进行程序性背书批准。由于安理会改革谈判进程在成员数量、类别及区域性分配等问题上限于僵局,因而很多国家及相关组织将关注重点转向安理会工作方法改革,除了增强透明度和包容性之外,限制否决权使用也成为一个焦点议题,这一主张要求常任理事国在安理会审议涉及种族灭绝等重大国际罪行时不应动用否决权,而法国公开提出的“自我克制论”也使得五常内部出现分化,围绕这一问题的争论日益复杂化。

薛磊主讲“联合国秘书长选举与安理会改革”

“国研沙龙”的主讲人向全球从事国际问题研究的青年学者开放,欢迎青年学者提供讨论主题和做主讲人。如您想提供讨论主题和做主讲人,请电邮联系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服务中心,电邮地址为:iis_academic@fudan.edu.cn


附件:牛仲君“大国政治与联合国秘书长选举”发言PPT下载链接

大国政治与联合国秘书长选举_牛仲君发言PPT_复旦国研沙龙.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