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政策研究课题重点合作单位(2022—2024年)

张维为著:《中国超越》

发布时间:2014-08-12浏览次数:6367

 

                               

近日,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发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张维为新书《中国超越》出版。86日下午,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在集团大厦为张维为教授举行了《中国超越》新书发布会,暨“平视西方模式与话语,展现中国崛起之逻辑”座谈会。童世骏、史正富、罗岗、寒竹、吴新文等知名学者出席了座谈会,畅谈《中国超越》一书的时代价值和对学术研究的启发;并围绕中西模式之优劣、中国模式之逻辑、文明型国家的发展逻辑、中国话语之自信和世界地位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观察者网、大佳网、《文汇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东方早报》、澎湃新闻等各大媒体进行了报道。

《中国超越》是张维为走访百国后的第三本思考型著作,是“中国三部曲”的总结篇。全书秉承《中国触动》与《中国震撼》的整体逻辑,阐述了中国模式与中国崛起的思路和未来。在本书中,张维为教授直面西方话语,将中国模式与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模式进行比较,认为在经济总量、百姓资产、社会保障、科技创新和制度安排等领域,中国在不少方面已经超越了美国,在许多方面不久将超越美国,在另外一些方面,只要继续努力,最终也可能超越。张维为教授在西方生活了20多年,实地考察了所有的西方国家。在多次观察与比较后,他肯定地说:中国在越来越多的方面赶上和超越西方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国内不少人根本没有勇气抬起头来看西方,遑论超越西方了。基于此,他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角度,横向分析了中国模式相对西方模式的独特性和合理性,也纵向厘清了中国崛起的历史逻辑,有力论证了“中国超越”的必然性。

直面西方话语质疑,“点对点”比较中美差异与优劣

面对中国的崛起,西方话语提出了质疑,尤其对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方式等“中国模式”发出了挑战。在西方模式的标准下,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有颇多问题,比如自由派学者的代表福山先生的“历史终结论”认为,西方式的自由民主才代表了人类历史的最高阶段,比如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形成的“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相结合的混合经济模式迥异于通行西方世界的“华盛顿共识”,不利于经济的自由发展。

面对这样的质疑和挑战,张维为教授指出,中国一切改革的宗旨都是为了不断完善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逻辑、计划和目标。中国模式并非十全十美,但是过去30多年的经验表明,中国一整套的制度安排,最大程度地确保了中国的政治、社会和资本达到有利于绝大多数人利益的平衡,这也是多数中国百姓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主要原因。而“美国梦”今天之所以风光不再,主因就是美国的资本力量已经压倒了政治和社会力量。中国今天所取得的成就不仅是使用西方模式的非西方国家和地区望尘莫及的,而且西方国家本身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张维为教授还锁定美国为中国的比较对象,通过点对点的制度、社会问题的比较,认为中国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越了美国。比如在经济领域,中国形成了“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相结合的混合经济模式,奠定了中国崛起的基础,明显胜于导致西方金融危机的“华盛顿共识”,即市场原教旨主义。再如社会保障水平,特别是医保和养老这些今天中国人也非常关心的问题。到 2011年,中国的基本医保已覆盖全国 95%的人口,相比之下,美国至今还有 1/6的人口(近 5000万)没有任何医疗保险,而参加了美国医疗保险的人也经常有苦难言。又如,中国已经实现了基本养老保险的全覆盖,相比之下,美国的养老恐怕只能用“一代不如一代”来形容。总结而言,中美差异的背后就是制度安排的差异,中国模式尽管还在完善之中,但中国的政治、社会、资本三种力量的平衡确实更加有利于多数人利益的实现。

基于此,作者对西方模式作了批评,并归纳为三大问题五大弊病:金钱政治、失灵政体、债务经济;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缺乏“选贤任能”的机制,缺乏“良政善治”的能力,缺乏“综合平衡”的制度,缺乏“深谋远虑”的规划。作者认为,在这些问题的背后,其实隐藏着西方制度的三个基因缺陷:——今天西方民主制度运作中存在的三个预设:(1)人是理性的;(2)权利是绝对的;(3)程序是万能的。这也是过去数十年间西方话语向世界推广的两大理念——“市场原教旨主义”和“民主原教旨主义”背后的理念。这三个“基因缺陷”是西方制度改革迟早要正视的大问题,否则的话,西方社会整体走衰的颓势将无法逆转。

解读“文明型国家”基因,展现中国崛起的历史逻辑

在详细论证了中国的制度安排在现实层面的优越性之后,张维为教授又纵向梳理了中国崛起的历史逻辑。他提出,中国崛起的背后,其实承载着“文明型国家”的基因: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维系了五千年文明而没有中断的伟大国家,历史上长期领先于世界,落后于西方是近代发生的事。如今,我们可以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自信而客观地审视所谓的“欧洲中心论”和“西方文明优越论”。这也是中国话语建构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海内外已有许多学者做了大量考证和研究,结论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古希腊文明很大程度上源于东方的古埃及;第二,欧洲 16世纪文艺复兴的主要动力之一来自东方,特别是中国;第三,欧洲 17—18世纪启蒙运动的起点某种意义上就是中国;第四,西方现代经济学和政治治理的一些核心概念和制度安排,如“自由放任”和“文官制度”等均来源于中国。

在过去两千多年的历史的大部分时间内,中国在经济、政治、社会、科技等广泛的领域内全面领先于欧洲。我们是带着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荀子、孙子等伟大先哲的深邃思想而崛起的。我们为有中华文明这么一种源远流长的伟大传承而感到光荣与自豪,我们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找到了自信的源泉。尤其是近30年来,中国对西方迅速的赶超乃至超越,都是源于对中华文明底蕴的把握、对中国红色传统的承袭,以及对国际有益经验的借鉴。正是由于中国带着“文明型国家”的强大基因,并融合百国经验,所以中国的迅速崛起才是可能的,也是必然的。

追溯中国模式源头,感念邓小平的理论远见

对于如今热议的中国模式,不少人认为是源于美国学者雷默(Joshua Cooper Ramo)最早提出的“北京共识”,其中包含了对中国模式的概括。但张维为此次在新书中提出,邓小平早在 1980年就明确使用了“中国模式”这个概念,在 20世纪 80年代多次使用,并在 1988年明确地说“中国有中国自己的模式”。对于中国模式所蕴含的意义和中国的制度安排方式,邓小平也早有过多次的评述。

在邓小平的话语中,“中国模式”的主要涵义就是中国自己的一套做法和思路,也往往是“中国道路”和“中国经验”的同义语。邓小平至少从三个角度多次谈论过“模式”和“中国模式”:

一是从国际政治和经济的角度进行一般性的论述。例如,邓小平多次强调“世界上的问题不可能都用一个模式解决”。二是评论国际共运和中国革命时,邓小平也多次说过“中国模式”。他告诫:“既然中国革命胜利靠的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我们就不应该要求其他发展中国家都按照中国的模式去进行革命,更不应该要求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采取中国的模式。……各国的事情,一定要尊重各国的党、各国的人民,由他们自己去寻找道路,去探索,去解决问题,不能由别的党充当老子党,去发号施令。我们反对人家对我们发号施令,我们也决不能对人家发号施令。这应该成为一条重要的原则。”三是谈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发展模式。1988 5月,他在会见莫桑比克总统希萨诺时建议莫桑比克“紧紧抓住合乎自己的实际情况这一条。所有别人的东西都可以参考,但也只是参考。世界上的问题不可能都用一个模式解决。中国有中国自己的模式,莫桑比克也应该有莫桑比克自己的模式”。

构建中国话语,增强理论自信

作为“中国模式”坚定的支持者和理论研究者,张维为教授自《中国震撼》的出版后就受到极大的关注,此次的新作《中国超越》,可谓是他对《中国触动》《中国震撼》的绝好总结,也是在前两部基础上的再次提炼和升华。“中国三部曲”是张维为教授走访百国后的思考成果,也表达了他对中国发展道路和方向的坚定信念。

除了对“中国模式”的连续解读与论证外,张维为教授的“中国三部曲”也构建了一些独特的中国话语,以对抗西方话语的主宰。作者认为,一个只会使用别人话语的民族在世界上是没有分量的,中国人要用自己的话语来解读中国和世界,中国崛起的过程也必然是一个中国话语崛起的过程。

因此,除了力证中国“文明型国家”的特点之外,张维为教授还提出了若干极有价值的“中国话语”,如中国“四超”“四特”的“文明型国家”特征,即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深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语言、独特的政治、独特的社会、独特的经济。比如对中国的三个新的解读视角:一是“板块”及“板块互动”的概念,二是采用购买力平价法来计算中国经济的规模,因为它比官方汇率计算法更接近真实的中国,三是用包括房产在内的“家庭净资产”来衡量中国人的财富。而对于中国的制度安排,作者则形容为“一国四方”——中国是一个“文明型国家”,这个国家有四个方面的制度安排:在政党制度方面,中国是一个“国家型政党”(a state party,或“整体利益党”),它的作用是领导和协调;在民主制度方面,中国是“协商民主”(a consultative democracy),包括决策领域内的“新型民主集中制”;在组织制度方面,中国是“选贤任能”(meritocracy);在经济制度方面,中国是“混合经济”(a mixed economy)。这些制度安排保证了中国的迅速崛起,也是中国模式可能超越西方模式的重要制度保证。其他还有如“良政还是劣政”范式应该代替西方主张的“民主还是专制”范式,因为前者更能解释今天这个复杂的世界;“民意如流水”而“民心大于天”,“民心”等于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整体与长远的利益,治国要把“民心”和“民意”结合起来,但一定要确保“民心”治国的主导地位;中国的“选拔 +(某种形式的)选举”模式高于西方的大众民主模式;西方把自己的政治制度称为“最不坏的制度”,我把中国模式称为“最不坏的模式”;非西方国家采用西方模式大致上只有两种结局:从希望到失望,从希望到绝望,等等,这些概念和话语也从另一个角度显示了中国模式的独特性,显示了作者对于中国模式的信心,和对中国话语的自信。

作为“中国三部曲”的总结篇,张维为教授在全书最后说:“‘中国从哪里来,中国走什么路,中国往何处去’,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需要回答这些大问题。回答对了,我们的国家将迈向第一,前途无比灿烂;回答错了,我们可能功亏一篑,甚至前功尽弃。我们有些人只会在西方话语中打转转,在‘历史终结论’的逻辑下讨论中国,所以他们解读中国的发展永远是从所谓的‘极权模式’走向‘威权模式’,从‘威权模式’走向西方民主化模式,但是实践证明这种逻辑是不靠谱的,它只会导致对中国未来一个接一个的误判。”相信《中国超越》及“中国三部曲”一定能为我们准确回答这些问题,提供可靠的理论帮助。

 

各大媒体报道参见:

大佳网:张维为新作《中国超越》举办新书发布会,

http://www.dajianet.com/news/2014/0807/207706.shtml?prd=indexheadlist

观察者网:《中国超越》即将登陆上海书展 张维为中国三部曲总结篇引学者热议

http://www.guancha.cn/politics/2014_08_09_254904.shtml

《文汇报》:张维为新书《中国超越》出版

http://whb.news365.com.cn/wh/201408/t20140808_1197368.html

《解放日报》:走访百国思考中国模式张维为再推《中国超越》,沪上学者呼吁学术讨论常态化

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2014-08/07/content_1181919.htm

《新民晚报》:《中国超越》续说《中国震撼》

http://xmwb.news365.com.cn/wy/201408/t20140807_1195896.html

《东方早报》:张维为出新作再议中国模式

http://www.dfdaily.com/html/150/2014/8/9/1174254.shtml

澎湃新闻:座谈张维为中国模式,学者表示民主这个旗不能丢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60596

 

陈康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