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政策研究课题重点合作单位(2022—2024年)

《解放日报》:刘丽荣:“习近平访欧折射中欧关系走势”

发布时间:2014-03-31浏览次数:275

来源链接: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2014-03/31/content_1154866.htm

 

今日,习主席开始了对欧盟总部的历史性访问。欧洲是今年中国外交的重点,而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和区域政治危机的演变,中欧关系的不确定性增加。双方围绕光伏产品、无线通信设备的贸易争端,以及欧美力推“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等,都令中欧关系面临考验。习主席访欧之旅,对于逆转中欧关系的下行风险、改变欧洲民意对中国的负面认知、提升中欧战略合作空间具有积极作用。综观此访,中欧关系近期有三个走向值得关注。

多层次外交彰显平衡

首先,中欧关系在政府间层面和超国家层面寻求平衡,凸显中国对欧的多层次外交:既要发展与欧盟成员国的双边关系,又要与欧盟委员会保持良好关系。

成员国是欧盟对华政策制定的核心,主导中欧关系的发展。欧债危机以来,中国欧洲政策的重心一度从超国家层面转向政府间层面,重视发展与成员国之间的双边关系。布鲁塞尔认为中国与成员国之间的特殊关系可能导致欧盟内部的竞争和分化,损害欧洲的利益。对于中国来说,中欧之间的许多摩擦需要从超国家层面协调解决,也有一些问题需要从政府间层面着手推动。中国的欧洲政策如何在布鲁塞尔和成员国之间达到平衡,需要外交智慧。

习近平此次访问布鲁塞尔,是中欧建交40年来,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问欧盟总部。中国国家主席在中欧峰会的框架之外会晤欧盟领导人,也是一个非常规的举措,会谈内容包括中欧投资协定和自贸协定谈判等需要顶层设计的议题。

中欧自贸协定引关注

其次,自贸协定谈判影响中欧关系的走势。习近平此次出访欧洲,在多个场合敦促欧洲推动中欧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研究。有关中欧自贸协定谈判的倡议在欧洲不乏支持者,但是欧盟委员会认为时机尚不成熟。布鲁塞尔希望等到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取得进展之后,再考虑启动自贸协定谈判。美国也表示在吸纳中国进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谈判之前,需要中国首先在中美投资协定谈判中作出让步。

中欧于今年年初启动投资协定谈判,旨在加强两大经济体的相互依赖关系,减少潜在的贸易争端风险,但是欧盟迄今为止没有为谈判设定时限。布鲁塞尔有意放缓中欧谈判的节奏,为欧美自贸协定谈判成功争取时间。TTIP是针对第三方的排他性合作,欧美试图通过制定新的贸易规则,实现对全球经济治理的控制。在如何看待中国的问题上,美欧之间的立场有所不同。欧盟内部有声音指出,不应任由美国把TTIP变为一个反中国的协定,如此将迫使新兴市场国家构建自己的规则框架。世界贸易规则的碎片化和彼此竞争的贸易区,将使全球多边主义失去意义。总之,自贸协定谈判有望成为影响未来中欧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互借力塑多极世界

再者,中欧在应对全球挑战时需要相互支持。

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大西洋两岸之间的政治竞争日益凸显。欧盟反对美国的单边主义,希望提升欧盟的国际影响力,在政治上追求与美国平等的地位。但是,窃听事件曝光后美国的傲慢态度,表明美国并未把欧盟视为政治上的平等伙伴。部分欧洲政治家主张欧盟利用地缘政治的优势,团结俄罗斯和土耳其,寻求欧洲的联合自强。但是乌克兰变局使可能的欧俄合作陷入僵局。

习近平此次出访欧洲,正值乌克兰政治危机。欧洲介于美俄之间,难以从容。中欧均寻求建立多极化的世界,需要相互理解和支持。中国的崛起与欧洲寻求在世界政治中的领导地位同步。在制衡美国单边主义、构建多极世界的愿景中,中欧具有互为伙伴关系的基础。一个经济繁荣、政治稳定的中国,符合欧洲的利益;一个统一富庶、联合自强的欧洲,也符合中国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