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政策研究课题重点合作单位(2022—2024年)

中国社会科学网:加强高层往来有助中日增信释疑

发布时间:2016-03-15浏览次数:184

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外交也面临越来越复杂的局面和各种挑战。在中国所直面的外交难点上,中日关系不言而喻是仅次于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3月9日,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布《中日关系:2015年》战略报告,该报告由中国与日本两国学者合作撰写,双方试图从中日关系的现实出发,共同探讨和认识中日关系的实质,为未来两国的合作方式和政策实施提供新思维和新理念。

报告提出,对于中日双方的增信释疑而言,民间交往极为重要,高层交往则有助于表明己方的战略立场、减少因为信息传递不畅而导致的战略误判。因为高层正式交往对于减少战略误判至关重要、对于转圜两国关系具有特殊的积极意义,所以双方还是应该共同努力,积极创造条件,加强高层往来。

战略不适及对撞引发“安全困境”

报告认为,深究近年中日关系恶化的诸多表征背后的根本症结,主要源于日本在“国家安全”上面临关键新变量时所产生的战略焦虑。面对近邻中国的迅速崛起,和重叠累加、前景茫然的国内问题,2015年日本彻底突破战后“专守防卫”安保理念与举措,战后和平宪法徒成具文和空壳,日本在安保方面的举措基本印证了其根本考量与战略抉择。因此,2015 年也成为中日“安全困境”迅即深刻化的一年,加剧了脆弱的中日关系的阵痛。

报告指出,中日关系离不开美国的因素。当下,对于中国的崛起,无论日本还是美国,都处于一种战略不适应及对撞的时期——无疑对三国来说,这是一个充满焦虑、容易情绪化因而极易产生战略误判的危险期。特别是战后70 年,日本精英阶层经历代际更换,彻底“走出战后”、成为普通国家的政治诉求日益变成政治实践。在国家安全方面,日本则注重经略海洋,这又恰恰与中国的崛起也需要经略海洋形成了某种“战略对撞”。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日本研究中心教授胡令远表示,首先在最为重要的国家安全方面,中国的和平崛起让日本产生现实主义的疑虑,也就是说强大之后的中国如何对待日本尚不具有“确定性答案”,因此中日间缺乏战略互信不仅源于“历史”也源于“未来”。其次,日本的国家安全具有先天脆弱性特点。日本作为资源匮乏的岛国,对海外战略物资的依赖度极高,而中国有着日益增多的海外利益需要保护,具有发展海上力量的自然诉求,因此地缘冲突也成为中日“安全困境”的要素之一。

增进互相理解 防止战略误判

“改善中日关系尤其需要‘氛围’”,东京大学教授川岛真强调,这一“氛围”是指定期举行日本与中国两国首脑会谈的条件。他就至今日中首脑间正式会谈仍无法顺利实现的原因做出解释时认为,日本社会对两国关系的理解与中国社会的理解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这种差异阻隔了双方重建政治互信。“日本社会差不多接受了作为经济大国的中国,以后如何接受作为政治大国的中国,这是一个挑战。双方应该寻找共同的课题和利益,才能找出新的可能性。”

中日学者均认为,在双方存在很多误解的情况下,更加需要将两国间的交流平台、对话框架机制等增多、增强,特别是有关安全保障、经济等紧要课题,设置专门的交流平台,加强多方面、多层次特别是首脑会谈、外长会谈等高层次交流,增进互相理解,防止战略误判。

其中,日方学者提出,海上安全、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国际犯罪等普遍性的问题,都是有可能也有必要展开深化合作的领域。日中双方应在东亚地区等携手实施共同项目,努力实现实质性的战略互惠关系。中方学者建议,双方需要以强韧的“战略忍耐力”消弭“战略不适及对撞期”,特别强化危机管控,最大限度理解和照拂对方的核心关切,以更大的政治决断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努力实现中日高层经济对话的机制化、稳定性和实体化,深化两国经济合作。


来源链接:http://lcl.cssn.cn/gd/gd_rwhd/gd_zxjl_1650/201603/t20160310_291574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