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政策研究课题重点合作单位(2022—2024年)

《国际先驱导报》:沈丁立:冷战思维的幽灵依然在游荡

发布时间:2016-01-08浏览次数:458

来源链接http://ihl.cankaoxiaoxi.com/2015/1230/1041082.shtml

在形式上,以意识形态与军备竞赛和同盟安全为标志的美苏冷战对峙已经结束。由于苏联解体,以苏联为核心的华沙条约集团也已瓦解,美苏对抗的其中一个主体已不继续存在,苏联的唯一合法继承国俄罗斯亦无实力以苏联方式与美国进行全方位的军事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俄罗斯已采取制度转型,实施了更为接近西方的社会制度。

但在实际上,西方的冷战思维并未退出历史舞台。在西方看来,苏联固然不再存在,但俄罗斯却多少继承了前苏联的衣钵,甚至试图以欧亚经济联盟的名义部分恢复苏联体系。为了防范苏联再现,西方在过去二十多年中对前苏联势力范围全力开展争夺,无论欧盟或者北约都大举东扩,竭力将其经济与安全体系扩张抵近至俄罗斯边界,甚至直接煽动俄罗斯境内的“颜色革命”,对俄罗斯政权进行挑战。

西方针对俄罗斯的冷战思维幽灵依然游荡,其针对中国的冷战思维同样也在飘荡,这种基于意识形态的偏见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国家安全。西方针对中国的冷战思维之表现形形色色,并正在逐步升级成为一个系统,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针对中国力推“亚太再平衡”

其一,美国推动“亚太再平衡”,试图挤压中国战略空间。近年来,美国政府针对中国的快速崛起,推出了“亚太再平衡”的战略,旨在从军事和经济上全面重掌其对亚太地区的绝对控制。在军事上,美国宣称将重新配置其全球的海空军力量,将其中六成部署到亚太地区。尽管美国这一战略的名义多样,或称“亚太再平衡”,或“重返亚洲”,或“支轴政策”,但其内涵都一致:以强劲并且可信的军事威慑,确保美国的地区主导统治不受挑战,延续美国对这一地区的战略支配。

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具有历史因素,在过去也不乏给本地区和平与安全带来积极后果,突出表现在二战期间对反法西斯主义的贡献。美军反击日本帝国主义所带来的正能量,推动了二战之后亚太秩序的建立。

然而,在二战结束后四十多年的历史中,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存在经常与冷战发生密切关联。美国扶植日本“正常化”,罔顾中国等主要的二战战胜国的正当国家利益;美国与日本私相授受,非法将中国钓鱼列岛交予日本管理;美国在中国台湾曾长期驻军;美国大规模参与朝鲜与越南战争,其间不仅侵犯中国国土,甚至数次对中国威胁使用核武器。

即便冷战已经结束,美国仍然沿袭其冷战做法,在亚太地区升级以美国为中心的同盟体系,强化它在本地区的军事存在。尽管中美早已恢复官方关系,但美国仍在继续对中国台湾出售武器,损害中国的国家安全;美国保持高强度的对中国海空抵近侦察,并曾由此引发中美军机在南海相撞事件;在日本改变在钓鱼岛问题上曾与中国达成“搁置争议”共识但继而实施所谓“国有化”的情况下,美方仍宣布其同日本的安保条约对钓鱼列岛适用,加强对中国的军事威慑。此外,美国在南海问题上采取偏执立场,不顾部分环南海国家侵占中国在南海的部分岛礁并在其中大动土木、开展军事化的事实,鼓励他国滥用国际法对中国进行干扰,并对中国在本国岛礁开展相应建设予以指责,甚至派遣军舰进入其近海予以挑战。

联手牵制中国崛起

其二,部分国家联手牵制中国崛起。美国在“亚太再平衡”的旗号下,正力图整合其亚太盟国与伙伴形成合力对中国施加压力。在东北亚,美国试图捏合美日同盟与美韩同盟,促进三方之间的情报分享;在东南亚,美国试图利用当前客观上存在的各个诉求方之间的利益矛盾,不仅强化它在这个地区的军事存在,而且整合它与其在这一地区的盟国与伙伴的安全关系;美国还在鼓励日本、印度与澳洲等国介入南海事务,以南海航行自由为名,激化南海争议,对中国施加安全压力。这也是个别环南海国家在霸占该地区中国岛礁以及资源、在中国权益水域损害中国渔民等问题上有恃无恐的外部原因。

近年来,日本积极谋求摆脱战后体制,大幅调整军事安全政策,意图联手中国周边国家牵制中国崛起,这正合美国之意。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需它在本地区的核心盟国日本的积极配合,这也迎合了日本右翼势力力图谋求摆脱战后体制的战略意图。因此,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美日强化安保,美国升级对日本的安全承诺,日本大幅调整其军事安全政策,俨然成为当前东亚冷战幽灵游荡的突出表现。

东京试图以追随美国为名,取得其在亚太甚至全球的“合法”军事存在,它甚至试图取得在海外采取军事行动的“自由”。为此,当前的安倍政权抓住日本经济长期不振、国内保守主义思潮泛起的契机,竭力试图摆脱战后法律束缚,以修宪这种釜底抽薪的方式突破在过去70年保障日本和平的根本大法。即使这一目的迄今无法实现,安倍政府仍然强推系列安保法律,走出了突破受和平宪法束缚的重要步伐。

为施加压力,美国需要将其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同盟体系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进行串联。在东北亚,美国不断试图提升美韩同盟,以朝鲜核与导弹发展为理由,在韩国引入“萨德”导防系统,以在中国东北周边构筑更加攻防平衡的军事体系。美国还试图协调日韩关系,促成美日韩更加紧密的三边安保协同。然而,由于当前日本政府不断挑战二战历史事实与战后国际秩序,美国这一图谋难以深度推动。

在东南亚,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撤离克拉克空军基地与苏比克海军基地之后,已在近年以轮换方式事实上逐步重返菲律宾。美军还在逐年增加在澳大利亚的军力部署,与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增进军事同盟与合作伙伴关系,其中都有牵制中国的相当指向。

“颜色革命”阴魂依旧不散

其三,在意识形态上,西方针对中国的“颜色革命”同样阴魂不散,正以各种手段对中国的社会体制进行干预。美国旨在改变中国体制的图谋并未改变,它在新时代又在大力推动以现代通讯技术干预中国社会。尤其是在世纪转折的时代,西方国家更为热衷“颜色革命”的传播,美国更为积极地插手中国内部事务,其在华使馆甚至违反国际法,直接干扰中国的司法行政。

表面上,冷战虽已过去,美国政府却无法与时俱进,仍继续拨款对中国进行视频播放,并且开设电视台以强化对中国内部事务的干预,其思维和行为与冷战模式并无二致。所有这一切,都显示出美国等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冷战幽灵仍环绕不去,美日等国冷战形态的地缘战略意识甚至有增无减,其联手中国周边国家遏制中国崛起的意图早已昭然若揭。

此外,作为“亚太再平衡”的重要一环,美国推动关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谈判、签订与批准。美国试图通过区域性深度自由贸易组织以重振出口无可非议,但这种碎片化的区域性自贸协定采取了多重歧视措施,不仅加入标准具有选择性,而且对此标准的执行还有任意性,其关于某些类别的出口原产地原则更是凸显歧视性,因此颇为类似冷战期间一些发达国家曾采取出口管制的思维方式,其矛头所向十分明显。

美国等西方国家固化对中国相处的冷战思维以及制衡举措,虽不能阻挡中国的和平崛起,但也对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国家安全产生阻碍。这就要求中国面对挑战,审时度势,深耕周边,维护国权,以合作促共赢,以发展排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