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政策研究课题重点合作单位(2022—2024年)

《世界知识》: 石源华: 再议中国不是苏联

发布时间:2018-11-26浏览次数:180

  笔者在11月1日的《世界知识》上刊文《中国不是苏联,也不是日本》,其中论述中国不会走冷战时期苏联与美国军备对抗导致失败的老路,但仍感意犹未尽,再写此文,对“中国不是苏联”作更深入的战略思考和层次分析,这对于理解中美长期和平相处、中国继续和平发展有重要意义。

  首先,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实行的国际大战略摒弃了当年苏美之间那样你死我活的对抗性冷战思维,始终把处理好中美关系当作中国外交的“重中之重”。尽管中国崛起大国和美国守成大国间的内在结构性矛盾始终存在,分歧和冲突层出不穷,有时甚至十分尖锐激烈,但中国坚持柔性应对,以增加信任、减少麻烦、发展合作、不搞对抗为处理中美关系的原则,甚至在发生诸如“银河号”“炸馆”“撞机”等严重冲突事件时,对于美国横行霸道的行径,也是既坚持原则、坚决斗争,又忍辱负重、顾全中国发展大局,避免冷战局面重现,保持中美关系大体稳定的常态。中国坚持在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和国际规则之下寻求高速发展,赢得了较长时间的历史发展机遇期,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性转变。 

  同时,“中国不是苏联”也为国际社会和美国所认同和接受。美国等西方大国在逼迫中国作出重大让步后,同意中国加入WTO就是典型例证。它们确信中国不会走苏联那样与西方军备对抗的道路,在某种程度上支持中国改革开放,推动和支持中国与西方世界共同遵循既成的国际体系和国际规则。中国主动融入国际社会和全球化行列,积极推行多边主义贸易,也享受国际体系和国际规则给予中国发展提供的良机。同时,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对国际体系和国际规则的完善健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成熟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卓越的贡献。

中国实现高速发展后,是否仍然“不是苏联”、依然不改变既定的国际战略? 国内外对此都出现了争论。对中国而言,尽管国家发展战略坚定不移,但舆论界、学术界却有一些人过度宣扬自身实力、过度贬低美国强势地位、过度夸大“一带一路”的全球意义、过分强调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宣扬中国将取代美国。在他们看来,中国已经或者即将赶上美国,可以与美国一决高低,实际主张与美国实行战略竞争。这些言行对国内舆论和中国国际形象造成极大影响,加剧了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对中国的疑忌和误解,吸引了世界各种反华力量聚焦中国。 

  对美国而言,面对中国的迅速崛起,其国内也就尼克松访华以来的对华政策是否正确出现前所未有的大辩论,各派人士又开始认为中国就是苏联,是美国的主要威胁和竞争对手,而且观点越来越趋向一致。特朗普的所作所为是美国对华政策大辩论的一个极端结果,代表了美国国际战略界的整体意见。特朗普政府发表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和挑起贸易战表明美国对华战略和政策正在经历40年来最深刻的调整,甚至已经产生了中美关系已经变质和“新冷战时代”已经到来的各种观点,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走向。

  然而,中国依然不会成为苏联,决不会走与美国对抗的老路。中国仍将在既成国际体系和国际规则之下,实现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宏大目标。中国将坦然面对美国的逼人攻势,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同时努力将中美贸易冲突中提出的问题化解为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倒逼动力和历史机遇,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中美贸易战最终将在既有国际体系和国际规则下寻求和解之道,而非升级为以对抗为主要特征的“新冷战”。

  中国外交的历史任务是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和美国避免或减少误判中国,了解和认知中国依然不是苏联,而是既有国际体系和国际规则的执行者和守卫者,是经济全球化和多边主义的践行者和拓展者。中国应将做大做强自身作为当前阶段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历史任务,将“一带一路”的建设重点放在中国周边,深耕细作,将倡议“合作共赢”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中国需要形成一个新的大战略,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大前提下,高举和平发展旗帜,保持和增强战略定力,争取中美关系的大体稳定和中国和平崛起更长的历史机遇期,争取在“两个百年”目标实现时,真正成为顶级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为世界的和平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作者石源华教授为中国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主任)

  原文来源:《世界知识》2018年第23期第72页·周边外交新视点·专栏文章之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