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政策研究课题重点合作单位(2022—2024年)

《中国社会科学报》:“法国研究三十年:推进中法文明对话”

发布时间:2015-06-18浏览次数:159

613—14日,“法国研究30年:中国学界的关注与思考”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来自国内法国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梳理中国学界对法国研究的成果与特点,展望法国研究的趋势和中法关系的未来走向。

 法国和德国被视为欧洲建设的“发动机”,也是欧洲一体化进程最重要的推动力。与会学者认为,中国与欧洲各国的关系或偏重经济,或偏重政治,或偏重文化,而中法关系则是全面性的,并在中欧关系格局中发挥着典范作用。

 鉴于欧洲一体化进程始终是建立在欧洲各个国家的基础上,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资深研究员沈雁南认为,国家仍然是国际社会的主要行为体,因此国别研究不能放松。目前,中国学界存在过于注重欧洲一体化研究的倾向,由于当前国际格局进入一种分化、转折状态,国别研究的作用比过去显得更为突出。

 伴随中国与法国关系的变迁,中国的法国研究也经历了国际政治经济格局转换所带来的变化。“一部中国的法国研究史,也是一部中国从对全球化的置身事外到投身其中的视角变化的历史。”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副主任王鲲表示。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这对中法关系未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复旦大学法国研究中心主任褚孝泉告诉记者,冷战格局下的老一辈法国研究学者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法国政治、文化领域,而最近十年的法国研究突破了原有的研究框架,向多元领域拓展,加之两国民众交流往来频繁,这些都为深化中法两国的互识、互信奠定了基础。

在王鲲看来,当今中国的法国研究,正在从单纯的描述性研究向比较性研究转变。这一新特点,让法国研究变得更加以应用为导向,研究对象更加多元,研究视角更加具有跨学科性。从研究方法的角度看,目前的法国研究已经明确地从单一学科研究方式,向多学科、跨学科的研究方式转变,这种转变的根本原因就是研究对象从一元性到多元性的转变。

 中法关系升级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后,双边交往呈现多元互动趋势,学者无法再从单一领域去研究。王鲲告诉记者,特别是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确立和实施,使得双边在教育、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卫生、社会、司法等领域的交流发展迅速,而以此为依托的双边政府交流、民间交往、经贸往来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如何在世界文明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发出自己的声音,共同构筑多元世界,这是中国与法国所面临的共同挑战。与会学者认为,作为民族文化特性鲜明的政治经济体,中法两国有责任也有能力促进国际社会更加丰富多彩、公正平等。中国学界的法国研究不断拓展深化,将为推进中法文明对话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