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政策研究课题重点合作单位(2022—2024年)

澎湃新闻:世情圆桌|外长防长中办主任密集访俄,中俄关系“史上最好”

发布时间:2015-04-10浏览次数:174

来源链接: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19062 

“史上最好”,7日在会见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时,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这样形容中俄目前的关系。王毅则似乎更加精确地如是描述——“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保持高水平运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日前,王毅正在俄罗斯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为中俄两国元首今年的互访做最后准备。这一访问的日程在3天前的4月3日才由中国外交部与俄罗斯外交部对外公布。“今日俄罗斯”在一篇文章中直言不讳地表示,这样的“突击式”访问在外长级别的高官日程中实属罕见,也从另一个侧面展现出中俄之间高度的互信。

实际上,从今年2月拉夫罗夫赴华参与中印俄外长会,到3月瑞士苏黎世举行的伊核问题会谈,再到可以预见的5月习近平赴俄罗斯参加二战胜利纪念日活动,2015年上半年,中俄外长几乎每月见一次面,这样的频繁程度在中国的外交史上也堪称罕见。

不单单是外长,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根据公开资料整理发现,今年中俄两国元首至少会会见5次。分别是今年5月9日在俄罗斯莫斯科举行的二战胜利纪念日、今年7月在俄罗斯乌法举行的金砖峰会与上合组织峰会、今年9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抗战胜利纪念日、今年11月在土耳其安塔利亚举行的G20峰会,以及今年11月在菲律宾举行的APEC峰会。

值得注意的是,中俄两国元首去年也进行了5次会晤。

为了为两国元首今年的频繁互动做准备,前期赴俄“踩点”的中方官员级别之高也十分罕见。先是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栗战书于3月20日赴俄访问,并与普京会见。作为对俄罗斯总统办公室主任伊万诺夫去年访华的回应,在那次会见中,两国也探讨了加强中央(总统)办公厅机制化交流,这也成为全球独一无二的大国互动模式。

俄罗斯官员还透露,4月16日,中国国防部长常万全将率团参加莫斯科国际安全会议,对此,中国国防部并未否认,并且透露,中国军队将应邀派方队参加俄罗斯纪念二战胜利70周年阅兵活动。

“中俄关系基本面是积极互利的”

“中俄关系为建立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进行成功实践”,王毅在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共见记者时表示。

王毅称,中俄关系的鲜明特点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同时也不以意识形态划线。两国追求和重视的是相互尊重、相互支持、互利合作、共同发展。新形势下,中俄为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进行着成功实践,并为大国之间的交往提供了有益经验,将拥有广阔的前景。

中俄关系现在怎么样了?由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和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联合牵头撰写的《中俄关系研究报告2014》称,2014年,中俄关系取得了明显的提升,中俄战略伙伴关系深入发展,两国关系已经处在稳定的建设性轨道上,两国关系已经达到了很高的信任度。

这份报告做出结论:1.中俄关系基本面是积极的、互利的。2.中俄关系存在某些消极的方面,这是因为互相不理解或者是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不一致。俄罗斯和中国的专家都认为,第一种结论完全占上风,它决定了中俄关系的基本方向,让人有理由相信未来中俄系统的互利的战略伙伴关系可以保持下去。

这份报告于4月7日在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举行的第五期“复旦—东早世情圆桌”对外发布,汇集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中国外交部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以及俄罗斯远东研究所、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等中俄多个机构的专家学者共同研究和撰写。

该报告共分为三大部分,中方专家、俄方专家分别完成了一份独立研究报告后,再以中俄比较的视角进行了联合研究,形成了联合研究报告。报告对近年来中俄在全球和地区问题上的协作、中俄经贸合作、中俄高新技术和军事合作、中俄人文交流的状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研究;对乌克兰危机后的中俄关系以及中俄关系未来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重点探讨;对中俄关系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弱点和潜在风险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这份报告称,中俄关系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个新阶段的基本特征是两国的相互信任进一步加深,在经济上相互开放度增大,并伴随着实施和酝酿一批重大合作项目,如此之多的大合作项目不断浮出水面,并不是偶然现象,它是两国关系发展程度的反映。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仍是中俄关系最好的形式。

报告指出,中俄关系的战略中心应当是国际政治、能源和经济的合作,这种合作的注意力应放在大项目。报告也指出目前中俄关系主要弱点是经济关系的相对薄弱,以及思想上还没有真正形成融入亚太的理念。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成表示,俄罗斯和中国在区域安全有很大的共识,俄罗斯继承了苏联时期大国的历史记忆、智慧和经验,对全球治理非常重视,虽然其实力下降,但俄罗斯一直是非常活跃的,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相比较而言应当向俄罗斯学习。

复旦大学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主任赵华胜则表示,近段时间以来,中国在全球治理问题上相对俄罗斯进取心更强、不断地提出新想法、相比之下比俄罗斯思考的更多。

大国之间的竞争合作都相互存在

在讨论会上,学者们也看到了中俄两国空前热络关系背后的一些隐忧。在经济层面,中俄两国贸易的巨大不平衡性也成为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的阻碍因素之一。赵华胜指出,俄罗斯对华贸易主要停留在原材料以及能源供应程度,这让俄罗斯学界与政界颇有微词,对中国保持一定的戒心。这些人警告,随着国际原材料以及能源市场的低迷,这种局面对俄罗斯经济产生消极影响。然而,因为俄罗斯加工品竞争力不足,这种局面在短期内几乎难以打破。

上海外国语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波则指出,中俄人文交流存在感依然不足,很多人文交流项目基本上流于形式。

在与拉夫罗夫的会谈中,王毅特别表示,俄罗斯“东向”政策和中国加快向西开放为两国发展战略对接创造历史性机遇。王毅指出,抓住机遇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把中方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同俄方的跨欧亚大陆通道建设以及加快远东地区开发结合起来,包括加强与欧亚经济联盟的联系与合作。

冯玉军称,无论是俄方的跨欧亚大陆通道建设还是中方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所有大国都在提供一种公共产品的可能性,提供给其他国家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渠道,大国关系变得更复杂了,不像冷战期间阵营如此明确,现在大国之间的竞争合作都相互存在。任何一个大国都没办法占据绝对上风,反倒变成了不断在推销自身的公共产品,而给小国提供了更多选择,而小国甚至可以全都分一杯羹。

从这一角度来讲,一路一带可能更创造了这个机会,对小国来说其开放性也更强。

复旦—东早世情圆桌”是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联合东方早报打造的一项全新的学术品牌活动。该圆桌将紧扣国际热点,提供深度分析,组织学者、专家多角度地探讨当下国际和地区局势的最新发展,做好研究跟踪。“复旦—东早世情圆桌”每年举行4-6次,旨在打造成为普及国际关系知识、提升学生和国民国际素养,加强学界、政界与媒体及公众互动的重要对话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