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政策研究课题重点合作单位(2022—2024年)

《环球时报》:郑继永:朝鲜半岛需用“阳光”驱散“乌云”

发布时间:2018-01-09浏览次数:207

  朝韩高级别会谈按计划将于今天在板门店举行,这对于关注朝鲜半岛局势的各方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由于双方都给出了“部长级”参会名单,朝韩这次会谈更加受到外界关注。

  从外部环境来说,这对朝鲜意味着一个气氛和“温度”的变化。首先,韩国方面这次迅速、主动地回应朝鲜方面抛出的“平昌冬奥橄榄枝”,已经为朝鲜半岛紧张状态中两个当事方提供了缓和对峙的契机,而目前朝鲜方面也展示出重视的态度。

  其次,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态度转变也为半岛氛围带来了正面促进作用。韩国方面认为,如果“南北接触”后能促成美朝直接对话,一方面可以证明韩国在对朝政策上取得成绩,另一方面也将对半岛局势产生很大影响。

  第三,随着美国的态度改变,东北亚国家中一向对朝鲜恶意批评最多的日本也在改变对此次朝韩高级别会谈的态度。这样一来,六方会谈的各方都对朝韩对话的动向展现出积极反应,有利于朝鲜半岛的整体氛围实现扭转。

  而这种氛围的改变,对于朝鲜国内政策走向来说也有着积极作用。自金正恩主政以来,朝鲜就一直在推进“核经并进”战略,即在大力发展核导能力、在核问题上实现“闯关冲刺”的同时,并行不悖地发展经济,提升民生。然而,由于近两年来,朝鲜急于突破军事与外交困局,尤其是打通与美国沟通和令美国“屈服”的“通道”,包括核试验和导弹试验在内的展示武力行动相当频繁,一定程度上迟滞了对经济与民生的考虑,“先核后经”的特征更为明显。

  随着核导试验的不断累积与紧张加剧,安理会连续通过多次涉朝决议,逐步加大了对朝制裁,不断加剧的制裁可谓空前严厉。美韩日等国还分别实施了单独的对朝制裁措施,并在国际上展开对朝外交孤立行动,以图切断朝鲜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随着煤炭、矿产品与海产品出口的枯竭和在外劳务等的大量回流,朝鲜的外汇收入大量萎缩,在相应的地区造成了社会与经济的严重困难。朝鲜此前甚至声称组建“制裁受害调查委员会”以报复并向参与制裁的国家“索赔”,可见制裁造成的打击至少在目前是较为严重的。

  核导试验、制裁与底层民众经济困难形成了强烈的正相关反馈。在此情况下,朝鲜面临着是选择进一步核导试验、更严厉的制裁、更严重的经济打击,还是逆向选择缓和局势,以在紧张的局势下“缓口气”,以拖待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朝鲜宣布核武力建设“完结”,并紧接着宣布平壤市江南区为经济开发区,让人有了缓口气的期待。

  事实上,包括此次宣布江南区为经济开发区在内,自金正恩接班之后,朝鲜已经宣布了20多处特区或经济开发区,并在农业和工业部门宣布过“埔田担当制”等经济调整措施。虽然特区的发展并未有太大的进展,但工农业部门的调整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给朝鲜经济带来了新的活力,农业部门的增长最大的效果是朝鲜对外部的粮食依赖不断递减,而工业的自持力逐年递增。

  相对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脆弱的经济而言,目前的朝鲜经济已经具备了最低程度的“造血”能力。当时的朝鲜经历了相当困难的“苦难行军”,但却未像许多人预测的那样“政权崩溃”或出现“政变”“民变”,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朝鲜政治体制上的“抗压”能力。

  而对于目前的朝鲜,不仅仍然保持了政治上“抗压”能力,更具备了远远好过当时的经济自持力与“造血”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朝鲜的决策体制中,社会与政治并未形成有力的连通机制,社会的变化对政治的影响微乎其微。加之朝鲜有着应对国际社会数十年制裁的“经验”,而辅以当前的经济“内循环”能力,在最为严苛的制裁面前,朝鲜说出以“极端强硬”对“强硬”的硬话,也有着一定的“底气”。

  同样,从国际政治史来看,单纯以短期经济制裁就试图让朝鲜这样的国家服软是很乏力的。即使制裁对朝鲜的社会与经济造成巨大困难,但对于一个视“核”如命的国家而言,在困难生活与拥核保命之间,恐怕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选择题。

  无核丢“命”的伊拉克、甚至弃核也丢“命”的利比亚,对于朝鲜的冲击超出国际社会的理解自不必说。国际社会多年斡旋达成的伊朗核框架协议被美国弃如敝履,这导致与美国周旋多年的朝鲜,对美国承诺的信任度恐怕也不会高到哪里去。

  在韩国前总统金大中留下的政治遗产中,虽然各界人士对其“阳光政策”褒贬不一,但这一政策的逻辑值得我们思考:对于一个冻僵的人,寒风只会让他更加封闭自我,而驱散乌云撒下阳光则更可能让他敞开心扉。朝鲜核问题的解决逻辑绝非战争,而只能是和谈与对话。(作者是复旦大学朝韩研究中心主任)

 来源链接:http://opinion.huanqiu.com/hqpl/2018-01/11506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