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政策研究课题重点合作单位(2022—2024年)

专家座谈会:中韩“好邻居”为周边外交示范

发布时间:2014-07-08浏览次数:226

 

来源链接:http://www.jfdaily.com/guoji/bw/201407/t20140706_520437.html

日前,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韩,完成了首次单访一国的独特外访。这次“走亲戚串门式”的访问为中韩关系注入哪些正能量,对周边外交、东北亚战略格局又会产生什么影响?围绕这些问题,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复旦大学朝鲜韩国研究中心与本报联合举办专家座谈会,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专家认为,习主席此次访韩是中韩关系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可用“好邻居外交”来定义。因为,此访为周边外交开创了一种新模式,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力克“先天不足”

首先,打造不同政治制度发展模式合作的最佳典范。平心而论,中韩关系发展存在一些“先天不足”,双方在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甚至核心利益上都存在差异。然而,即便如此,两国建交22年来,已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在这次访问中,短短两天时间,两国签署12项协议,敲定90多项合作,涵盖23个领域。中韩关系能发展到如此水准,堪为周边外交垂范。

第二,构筑名副其实的命运共同体。无论是两国联合声明,还是习主席在首尔大学的演讲,都充分诠释了“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以及对真正的命运共同体的追求。

在首尔大学的演讲中,习主席将中韩关系高度融合,从利益到安全,从历史到文化。尤其用两国对等的事例和故事,生动讲述中韩之间的历史渊源和深情厚谊,凸显两国作为命运共同体的相濡以沫和平等互利。

同时,构建命运共同体并非要刻意回避分歧,关键在于如何求同存异、妥处分歧。比如对于朝鲜半岛问题,两国元首此次达成的4点重要共识,以大局为重,兼顾各方关切,体现了平衡、对等的特点。

第三,明确发展方向,树立务实合作样板。在两国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以“四个伙伴”勾勒了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目标。与去年联合声明中的“四个伙伴”相比,这次是落实到双边、地区、亚洲、世界四个层次,而去年则从“互信、发展、友好、和平”四个领域来定位,因而这次的“四个伙伴”立体感更强。

与此同时,声明还就具体合作事项设立时间表。比如自贸区问题,双方表示努力在年底前完成谈判。又如海域划界这一牵涉中韩关系长期稳定的关键事项,也被提上日程,并定于明年启动谈判。此外,双方还要互办旅游年,开展大熊猫合作研究。这都表明,中韩合作已从单一的经济层面向安全、文化等全方位拓展。所谓“好邻居”也就是要讲实惠,让彼此获益。

立足亚洲放眼世界

专家指出,对于这次访问的意义,还应超越中韩关系,进而置于亚洲乃至世界的大背景下来理解。细读习主席在首尔大学的演讲,可以发现,不仅仅是着眼中韩关系,更是着眼亚洲和世界未来的发展方向,着眼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比如,习主席清楚地描绘了今天的世界、亚洲和中国的“肖像”。他提出的四个努力重点,无不是立足亚洲、放眼世界的高瞻远瞩。

虽然此次访问提升了中韩关系水平,但专家提醒,仍需充分估计两国关系发展中的难点与挑战。比如,如何处理朝核问题、日本右倾化动向这两个地区不稳定源。若再从战略角度观察此访,可以发现,东北亚战略格局也在发生微妙变化。值得注意的是,与习主席访韩同期,日朝之间展开微妙“互动”。作为对朝鲜重新调查“绑架问题”的“回馈”,日本决定部分解除对朝制裁。这些动向会否引发东北亚格局的变化或调整,中国需要仔细评估。

百金买屋,千金买邻。专家建议,只有做到“亲、诚、惠、容”、平等务实、求同存异、常来常往,才能成就“好邻居外交”,才能真正树立周边外交的范本。

本次会议由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心伯主持,石源华、胡令远、夏立平、龚克瑜、郑继永、詹德斌、丁骏彪、金应忠、姚婷婷参加会议。

 

摘自《解放日报》201476